李斯特:塔兰泰拉舞曲 (钢琴_肯普夫),2、奥芬巴赫:船歌(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3、门德尔松:赫布里底群岛序曲Overture The Hebrides Op. 26 |
阅读次数:2515 |
![]() |
1、李斯特:塔兰泰拉舞曲 (钢琴_肯普夫),2、奥芬巴赫:船歌(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3、门德尔松:赫布里底群岛序曲Overture The Hebrides Op. 26(三曲连续播放) 资料来源: http://www.classical8.com/read.php?tid=3813 http://www.classical8.com/read.php?tid=3661
1、塔兰泰拉舞曲 Tanantella (Venezia e Napoli No.3),是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二集补遗)- 威尼斯和拿波里 Venezia e Napoli S.162这一组作品中最常被演奏的一首,音色极其漂亮。开头为g小调,6/8拍,急板,该段落粗犷与纤丽并置,给演奏者和听者都带来极大的快感。中段转降E大调,2/4拍,如歌的,取自科特劳(Guillame Louis Cottrau, 1797-1847)的一段拿波里旋律,典型的意大利歌唱风格,多次重复、变奏,舒展而明朗,李斯特让钢琴灵巧的演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随后转入G大调,逐渐进入火热的最急 ,这是狂热的塔兰泰拉舞蹈,它达到了辉煌的高潮。
塔兰泰拉:广泛流传于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是以对舞为基础的集体舞蹈。音乐一般为6/8或3/8拍,结尾部分速度逐渐加快。这种舞蹈的特点是节奏强烈、急促,腿部动作丰富多变,身躯的运动也比较激烈。舞者手持铃鼓,边舞边拍打,以加强节奏。相传14世纪中叶,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城一带出现了一种奇特的传染病,这种病是由于被称为“塔兰泰拉”的毒蜘蛛咬伤所致。受伤者只有发疯般不间断地跳舞,直至全身出汗,才能排出体内毒素。塔兰泰拉即因此得名。由于这种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音乐家和舞蹈家们都曾经以它为素材创作出不少作品,如芭蕾舞剧《天鹅湖》第3幕中的那不勒斯舞、G.巴兰钦编导的独舞《塔兰泰拉》等。
2、《霍夫曼船歌》(Barcarolle),这是德裔法国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段著名女声二重唱,歌曲以6/8拍荡漾的节奏描绘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贡多拉船歌。歌剧的故事分成三个独立的故事,都是霍夫曼叙述自己三次失败的恋爱经过。 诗人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由女次高音扮演的男青年)爱上了霍夫曼的情人朱丽叶塔,在月光明朗的夜里,他们坐着贡多拉船,徜徉在威尼斯的运河上,唱着这首著名的二重唱。他们来到朱丽叶塔的家里,与宾客们一起聚会。尼克劳斯告诉霍夫曼,他要把朱丽叶塔带走。霍夫曼说他决不屈服,否则,他宁愿让魔鬼把他的灵魂拿去!巫师达佩图托拿出一颗宝石劝诱朱丽叶塔去摄取霍夫曼的灵魂,她同意了,并按达佩图托的旨意行事,在霍夫曼向她表达爱情时摄取了他的灵魂,为此霍夫曼遭到众人的蔑视与嘲笑,这时朱丽叶塔的旧情人施莱米尔闯进来愤怒地指责霍夫曼,并与他打斗起来,霍夫曼刺死了施莱米尔,可是,朱丽叶塔已经在其它人的怀抱中,乘船而去了。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叙述了主人公霍夫曼向友人讲述的三次爱情经历。第二幕叙述的是霍夫曼在威尼斯与美女朱利埃塔的恋爱故事…歌曲从独唱到二重唱,后又加入合唱:
美的夜啊爱的夜 意大利著名影片《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曾以《霍夫曼船歌》为配乐,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与故事场景相呼应,非常动人,尤其是集中营里深沉悲凉的音乐,使人产生如《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视听感受。
3、《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又名《芬格尔山洞序曲》,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29年与友人同赴苏格兰游览了西海岸的赫布里底群岛后有感而作的音乐会序曲。此曲也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之一。
赫布里底群岛序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一部较有代表性的音乐会序曲。此曲开始创作于1829年,这一年,门德尔松偕同友人渡海赴苏格兰游览了西海岸的赫布里底群岛,岛上有着众多美丽的迷人山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群岛中以苏格兰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芬格尔山洞。当潮水进出山洞、浪花拍打着洞中石柱的时候,芬格尔山洞便会发出响亮悦耳的声响,声闻数里。因此,它又素有“音乐的岩洞”之名。有感于芬格尔山洞的神奇景色,门德尔松游览归来后马上就着手开始写作,并于1832年最后完成。一经演出,这首序曲就声名大噪,被同行们赞叹不已。 作品赏析 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奏鸣曲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