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杭州校友会名誉会长薛艳庄夫妇捐资助学500万 | |
阅读次数:1161 | |
![]() |
|
BGM:Panis Angelicus by Frank
薛艳庄,女。浙江瑞安人。195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历任杭州大学讲师、科研处处长,杭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杭州大学副校长、校长,浙江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也是华东师大杭州校友会前几任会长,现是名誉会长。
浙大老教授何志均、薛艳庄夫妇 捐出毕生积蓄500万元 成立基金会帮助民工子女读书 2015-08-25 来源:杭州网
昨天,浙江大学老教授何志均、薛艳庄夫妇,拿出他们一生积蓄500万,在杭州成立云惠公益基金会。这一基金会,今后将专门面向在杭州乃至浙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他们的子女在读大学前教育阶段的求学提供帮助。 浙大老教授捐500万毕生积蓄
8月24日,浙江云惠公益基金会成立仪式在杭州举行。基金会发起人——浙江大学老教授何志均、薛艳庄夫妇拿出他们一生积蓄500万,作为基金会的的启动资金。基金会设立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学前教育的公益基金,致力于帮助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内的外来务工家庭,为他们的子女在大学前教育阶段的求学提供支持。 在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成立仪式的现场,云惠基金的第一个公益项目“云惠励志成长”奖学金计划也成功举办。何志均、薛艳庄夫妇为生活困难的18位受助人,送上了第一笔资助金。 愿将一生的积蓄500万,捐给外来“城市建设者” 在现场,何老先生穿着简单的布鞋,安静的坐在轮椅上,今年92岁的他,讲话已有点费力,但思路缺依旧清晰。 为什么会选择外来务工子女这样一个群体作为资助对象呢?何志均老先生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外来人员,他们对这个城市的付出很多,但往往在生活上要更加困难些。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安慰,让他们觉得努力是有价值的。一生的积蓄捐给他们,愿能帮助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基金会理事长王波介绍,目前国家也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医疗、上学等问题,但相对来说一个孩子上高中大学的费用并不低,面对费用一部分孩子只能选择辍学,云惠基金会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孩子留在校园坚持学习。 基金会成立之初,有人曾建议何志均、薛艳庄夫妇用自己名字命名基金会,遭到了二老坚决反对。基金会最终选择饱含二老的希冀的“云惠”二字作为名称。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基金会之中,将基金会做大,做强。惠,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包括在医疗、生活、学业等各个方面都能提供资助。 浙江两任校长的老师何志均,究竟是何许人也? 何志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计算机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近代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研究的开拓者和创业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何老先生从事教育事业60年,可谓桃李满天下。浙大两任校长,潘云鹤和吴朝晖都是何老的学生。 云惠基金会的理事长王波是何志均老教授的学生,对于老师的这一举动,他丝毫感到意外,他们的人生态度就是如此。王波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何老八十岁诞辰的时候,老先生捐款浙江大学,成立何志均的教育基金,资助过一批学生。 王波说:“他们夫妇日常很简单,对人是非常认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何老先生是正真做到的。对学生的关怀与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善良风格对我们的影响很深的。” 自强不息的她被称为“李妈妈”, 想要帮助更多的人 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也成功的举办了第一个公益项目“云惠励志成长”奖学金计划。现场为来自杭州的18位生活困难,但又自强不息的高中生,每人发放了1000元奖学金。 来自源清中学的李爱美,就是这样一位自强不息的准高三学生。李爱美的母亲曾患忧郁症,父亲也患病多年,此次资助对她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鼓励。 李爱梅的看上去积极阳光,家境如此,也并没给她带来消沉。“我觉得一个人的比起物质,更应该追求精神,虽然物质上我很困难,但在精神上我是满足的。”在班里她是班长,由于愿意事无巨细的帮助别人,同学们都管她叫“李妈妈”。她自己也很喜欢的这个称号。 李爱美说,“这次受助,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爱,希望日后我也能参与公益项目中,帮助困难的人,给他们的生活希望。”
摄影 动物学09级 汪奇
|